這個議題 往往不會出現在 Debbie自己敎起的學生喔
倒是常常會出現在 跟其他老師學過琴的學生身上
因為不理解音樂家的 / 或是沒聽過曲子 所以音色不好?
我想 在學琴十年內( 並非一定 要看自己有無累積很多處理曲子能力)
不要只想著 "感情" "感性"
不要以為 聽過曲子就會彈的好聽
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在於 : 學習過程中 沒有學習技巧面
即便知道音樂家寫曲的背景 ~ 未必彈的出 情感啊
更何況 音樂世界如此浩瀚 ~ 連老師都不敢說 懂的所有音樂家所要表達的喔
但老師們即便不能知道所有音樂家所有曲子所要表達的
至少有能力彈出 一般人覺得好聽的曲子
原因在於 : 處理音樂的能力與知識
即便如我們老師們 再跟隨更高階的老師學習
我們的老師們 不會一定彈給我們聽
教學重點裡 ~ 大部分著墨的 並非是音樂家在想什麼 ? 曲子在表達什麼
反而是學習更深的 放鬆程度~ 修正音色 ........
這時候的程度 音色的好不好聽當然不只在於手 ~~ 可能在于 肢體上的放鬆喔
學琴過程裡 ~ 毎各階段都有不同的學問
必須一再一再的累積技巧學問
再來要求 感情
而我的學生們 ~ 即便到達小奏 都只是小兒科程度
甚至很多學過琴的 ~ 即便到達小奏
但在小奏之前 根本就只有每天花兩小時練熟 ~ 老師們也沒細修技巧啊
如果是這樣 就要從曲子中 ~ 仔細彌補學起
這時候 Debbie接手後 都是 一句句修正 ~
示範 會用片段
再特別要建立技巧的地方 ~ 停頓 反覆幾次 ~ 再讓學生練習 , 我繼續修正
回家也應該把這些焦點 挑出來練習 ~ 直到成為自己的習慣能力
Debbie我很少從頭到尾 彈一次喔
然後 靠著嘴巴說 " 要有感情啊 " " 手腕要動啊" (動多少呢 ? 為何要動呢 ?)
不喜歡孩子模仿我彈琴
因為 模仿老師會不到位喔
任何技巧的建立 要先" 放大做到" 然後成為慣性再修正到位 ( 動作變小)
而老師們 動作已經很小了 ~~ 孩子直接模倣 根本就是無效音色啦
所以 Debbie的示範 都是 放大 ~ 並非老師原本的動作喔
曲子不至於太長 ~ 或是學琴三年內 Debbie才有可能全部示範
但不是每一首 ( 為了節省時間)
甚至有時小幼兒 毎首曲子其實就是同各程度 ~例如 快樂學鋼琴
Debbie有時也沒有示範給小孩聽
但我會一直落實
1. 唱譜 視譜
2. 彈奏前手型調整 ( 會給予孩子自己檢視的方法)
3. 彈奏中 檢查手型是否垮掉
4. 結束 動作確實要求 (從小做起) ~ 作不好 不願意做 我都會一直從來
初學 就是把每個動作 建立確實 ~ 直到孩子會做好
Debbie不喜歡彈一次 讓孩子用聽力模仿 ~~
先有腦袋 再求手 最後求心
例如 : 手腕動作 牽涉很多音色層面 .......
腦袋感受著音樂家 但一點也不知道如何放鬆如何處理樂句
不可能有好音色的喔
但Debbie開始建立孩子
1.劃出技巧部份 (用腦袋思考)
2. 再練習彈奏到位的技巧 (必須反覆練習 會一再跑掉是正常的)
3. 當彈出悅耳的音樂 就會有自己的肢體語言
變的喜歡自己彈琴的樣子 , 再去感受曲子的風格
可以多聽CD 不同的CD ...... 不要為了彈某首曲子聽CD喔
家長們只看著自己的小孩
老師 看著一堆小孩
發現很恐怖的一點 : 聽音樂學鋼琴的小孩 音色最糟糕
甚至不仔細
所以 一到了 學琴四五年後 ~ Debbie常常叮嚀家長" 不要讓孩子先聽音樂"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