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

Debbie同業的朋友很少的 ~ 但我們比較  物以類聚 ( 即使  族群不同 , 理念相近 )

朋友說他代課時 , 教了一位學生  用方法  拆解來練琴 , 學生說  " 從來沒有 想過這樣的事情 " ,  但朋友說  " 後來想想  別的老師沒教方法 , 但學生也沒彈得比較差" , 因為可能其他老師有威嚴 ,  學生有練琴習慣

 

我說  :  我是因應我的學生練得少 , 所以  演進出方法

這樣說來  好像  有練琴時間的人不用方法  ,  可是我發現  有了方法  可以整合很多觀念 ,  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  達成某些學習 ,  例如 : 我自己以前為了教樂句手腕動作 , 教三年也教不會 , 遇到曲子難了 , 就不做 !即使一直很流暢好了, 練琴很多的人也只是 一直往流暢的方向練習

 

但有了方法 ,  就會引導  注意力   與  練習分層  在哪裡 !  學生回去  不容易  失憶 , 老師學生間容易有共識

 

一樣的話

我最近 每個學生  都會講一樣的話 , 卻出現了  不一樣的成效   這真的很有趣 ~~  但有一個是有進展的

以前  沒有 較好的方法時  ,  第一批學生在徹爾尼上   無法  突破第一課就陣亡  ( 然後 就會被批評   : 你的老師用的教材太難 ) ;  但  到了第二批 , 在第一課上好像都容易過關 , 因為有了 "呼節法" , 呼節法成為  達成正確的利器

 

可是 到了第二課 (右手八度範圍 有擴張轉指" ,) , 大家完成正確的時間會大卡關 .......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 老師  導入了和弦樂理概念 , 請大家用  左手和弦區塊彈法 ,  結果 後來一批學生 根本不會在哪裡卡關

 

Debbie現在更進階了 ,  每個學生教運音法 ,  因為我的學生偏思考型

今天有個男生學生來 ,  手不算太鬆 , 才學了三期 ,   除了徹爾尼曲子正確上布卡關以外 ,  竟然  自己把  樂句模樣思考清楚 , 帶動自己手腕 ,  我竟然聽見  "很慢的音樂"  

 

這讓我感到有些驚訝 ................... 

 

其實這一直是我想做的論文題材 ,  但我同學說  "  練熟  都是自己的事情 ,  很難發展  " .................... 不 ! Debbie看見的真的不一樣 ,  有輔助與 沒輔助  , 練熟下產生不同的成效 , 連音色都不一樣 ~~  

如果你真的知道你在練甚麼 ,  曲子真的只是一種媒介 , 就可以打破   :   學幾年  才能彈甚麼曲子這樣的概念   (不是每首曲都要彈啊 .....)

 

結論

在我的教學實驗理  ,  立基點是  :  本質   學問的本身

有些學生  偏感性的會  認為  "  我可以 愛怎樣就怎樣的 嘗試  各種聲音 "在自己家裡可以 ......... 對於我來說  必需有邏輯 )  我就沒甚麼耐心聽了

 

arrow
arrow

    Debb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