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共識
話說 我一直覺得論文真的很煩
但任何事情都有 正反兩面 , 這周讓我找到了一個突破點 , 終於跟指導教授有了一個共識
系統
我的影片與教學 想要重達的是 : 系統
杜絕過去傳統教學
老師幫你找錯音
老師彈一次讓你模仿拍子 : 似是而非
老師幫你修曲子
科學腦
音樂地圖 : 讀譜
所有的音樂書 音樂家都說 :讀譜是重要的第一關 , 也會貫串到整個音樂執行的過程 , 這裡的讀譜 不是指 "只讀每顆音"
可是書歸書 , 老師們教學上 也不會執行這件事情 , 就是一種 輕描淡寫 !
凡事都要先看大再看小 , 才不會落入迷惘的森林裡 , 大 : 指的是 曲架 , 所以你應該要有 曲式分析的能力 , 分析 不是為了讓你去考試 , 而是可以讀懂你的樂譜 , 接著做練琴計畫 , 直到背譜都有邏輯
在我的影片中 , 這一關叫做 "音樂地圖"
我希望我每一首 , 都是一樣的流程! 教你分析 , 教你看和絃 , 我以前會遇到一些"小聰明"學生,他們會說 " 每首都一樣"(四小節) , 所以不用畫了....他們覺得自己知道了
其實彈琴的時候非常忙 , 你腦子的以為知道,彈琴根本"看不見" ,甚麼叫做系統學習 , 也就是固定的方式 , 固定的執行 ,直到你內化產生經驗
鍵盤地形
看懂你的鍵盤 , 每個學生都是 單音單音單音找 , 初學者協調度尚且不好,一樣落入 , 即使腦袋在前一關看懂了 , 手這一關就是很忙!
所以你應該要建構鍵盤地形 ,一組一組的管理鍵盤
這一關我稱為 : 鍵盤地形篇
鋼琴手
正確為上 :
這一關是大家一直需要落實的
邊彈邊唱
呼節法數拍
這關其實是執行的基礎 , 沒有這個基礎 就好像你沒有 地基 , 學生常說出 我啼笑皆非的話
老師 , 我不彈可以數 , 但一彈就沒法數 , 我就 先數完 , 彈的時候不數 ( 這就代表 你的科學腦 與 鋼琴手 合不起來啊 !不是搞笑嘛?)
老師 ,我的手跟我數的拍子兜不起來 (因為 你的手彈的是一種 弦律的感覺 , 並沒有照拍子)
我發現 大部分 非科班的學琴 ,即使彈到奏鳴曲 都彈成這樣子 ! 卻覺得自己 拍子真好
技巧練習
學琴超過五年 十年的人 你知道 你會甚麼技巧嘛 ? 我常發現 大家的手 沒有技巧 , 只是 彈得出來 或是 可以彈得很快
從 "音樂地圖" 開始 , 我就會 在分析的樂譜上 , 拉出來 每個地方產生的 "技巧"
我在一本書上 , 看見一段話非常吸引我 , 他說 : 你應該學會這幾種技巧 , 讓它成為你的系統 , 並找到 有這些技巧的樂曲 直到把這些技巧練會
(所以 請不要再 一首曲子 接一首 , 彈完整本 也不 知道自己在幹嘛 , 直到現在 還是有很多老師這樣教學)
運音好好玩
會改變聲音 , 在於 你如何 運指 ...... 除了前面的技巧外
但是你沒有 "正確為上"的達成 , 進入這一關 , 你會彈出潦草的音樂 :沒有拍子 , 手動作凌亂 ,聲音吵雜
這裡 我不會向很多老師一樣 , 就是講一種"感情" "聯想" (對於小孩也許可以 ! 但我認為對比賽學生有大量練琴才有幫助), 甚麼叫做系統 : 可以幫助每個人有計畫練會的才叫做系統
每個人腦袋不一樣 ! ,我說這裡很像"精靈在跳舞" , 但你不一定覺得啊 !像我就是科學腦的老師, 我自己彈琴 , 遇到這樣的老師, 我就覺得很煩 !
但我覺得 聯想可以放在後端 !管你高興想甚麼 ! 我是不想管 ........
為何是後端 , 因為 當你手沒有技術 , 想的太美好 再有戲劇性 都是白想的 ! 你會覺得 有些人有聯想 , 好像就彈得很好 (說穿了 是因為他的手先有技術 )
運音 部分 , 我會給予大家一個方式 , 這些方式 是我看文獻 找到的 , 是音樂家們傳承下來的 , 我做的是 "後端加工"的工作 , 否則 你看了書也不會用 !
當我跟教授討論 我想做這個 , 教授說 : 這樣很好 ! 學生們可以舉一反三
沒錯 ! 系統的背後 就是 : 舉一反三
當我把方法套入 運音 , 你應該會在每一首曲子思考這件事情 , 那就是舉一反三 , 而非老師這首還沒幫你修曲子 , 你就不知道 你的手腕要幹嘛
我覺得 這次論文 幫我建構了 完整的 "鋼琴手"的技巧與運音
可以讓我的影片系統更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