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思想
Debbie我是先有了中心思想 , 再去只 可以佐證我的中心思想的文獻
天蠍座的人就是奇怪 , 我不學習同業 , 也不學習 非音樂的教學同業 ............ 也就是我對於 學習 別人不感興趣 ! 我喜歡自己找例證 支撐我自己 , 或是在其中建立新的方法
機械式練琴
我真心的不否認 這個的重要性
所以 有了 "唱音 "與 "呼節" 這兩個方法 , 其實 對於我來說是 :組織 第一手資訊 , 你需要把樂譜讀懂 轉變成 基本動作 , 我認為這對於成人就非常的困難了
更何況沒有這關 , 音樂潦草 糊糊的 真是不能聽 ! 也不要期望 能再疊些甚麼
但大家都說 :成人學琴 就是這樣啊
你們應該自己問問自己 : 就想要這樣嗎??
但不想要這樣而已 , 就得接受 "需要用方法練琴" "需要在方法上檢視自己的腦袋有沒有 在手前面 "
詮釋性練習
就是我常說的 "運音法"
大部分老師怎麼教呢 ??
"你這邊 手腕要推一下" "你這邊手腕要拉一下" "中間要推一下" " 你要聯想一下....甚麼樣的感覺"
所以 非科班的 能學會的很少 !大部分不管彈到甚麼程度 , 手只呈現出 "機械性" "直下觸鍵"的手指
我覺得以上言語都不科學~ 卻是 音樂老師們的共同語言
音樂的前身就是 技巧
技巧 當然可以用科學方法說明啊 !為什麼那麼害怕用科學的理性語言 會破壞音樂呢? 我倒覺得 會支撐音樂的美與品質
分組的概念
呼節法 就是最基本的 最小單位的 分組概念
一拍有幾個音 就只能用 一個動作完成
問題 : 昨天小孩問 , 老師節拍器50 一拍對兩個音 , 我可以開成 100 , 一拍彈一個嗎
答案: 聽起來速度一樣 , 但是 100的情況下 每個音都是一個動作 , 沒有節奏感 , 因為 沒有分組 , 再加快就會更吵雜
樂句分組 是 更進階的分組
有可能轉變成 好幾拍是 一組 , 也需要設想 一個樂句 你要分成幾組
以前老師們常說的 "啊 你這邊要推一下啊" "這邊要運一下啊"
這種不科學的語言 我就不想說了
這本書給了五個技巧 並給予代號
A自由落下
B五指與音階 琶音
C轉動
D斷奏
E刺入
低手腕 與高手腕
而做音的分組時 , 每分出來的每一組 , 一開始都是"低手腕" 推至 最後一音的"高手腕" 這裡指的不是兩個動作 , 是把這兩個動作連起來
昨天我對一個小孩 練得很少 ,先完成基本熟練
我說明了音的分組後 , 問問題 : 你想想這邊須要做甚麼
她很快的可以 理解 "這邊是低手腕"
這可以讓 練琴 有意識 ; 學琴也有意識與共識 ! 音樂家說了 : 這五個技巧基本可以解決大部分的曲目 , 不是說不再遇到困難 , 而是可以讓你知道該用甚麼技巧解決
優點
而我的優點是 我習慣把 文字上的原理 變成 執行的方法
這個會在我的影片的最後關 " 運音好好玩 " (雖然速度是最後的!但速度不在我現今的考量範圍 因為大家練琴時間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