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數拍子.jpg

 

 

CENTURIA創世紀_定版2.jpg

前言

我把我的教學思想 ,  用在陪 CC練習豎笛

所以當我分享  CC豎笛的點滴   請大家不要以為 我在閒話家常

我再告訴你的事   :   你應該這樣做

 

我在面對 同業   常會有   一種無力感

不!  應該說   面對   長期學習音樂的人   或是  長期教音樂的人

 

CC豎笛上   除了我陪練外 ,  還有 一個家教(實體一對一)老師  ,  與  視訊陪練老師

家教老師可能以為 我很在意   CC 第一次評鑑沒有考好  ( 我覺得那只是非戰之罪 )  因為我住院了將近10天  

但我有跟老師討論過 我的習慣

 重視唱譜

分段練習   :  四小節   慢慢進階成  八小節 (四小節最好)

 

但老師主張   要吹長一點   才有耐力

最近上課  老師主動提起他跟我的方式不一樣 ,  是因為他認為  管樂團 就是要  吹長的耐力   ( 但我表達了 這在管樂團 一直在吹 ,  我們額外的時間 是要  分段扎實練習 )

 

老師講到了一點  :

認為 我重視唱譜 ,   但也許 他考不好  是因為  畢竟  豎笛是身外物  (  言下之意   應該是   所以  還是要  一直吹奏 )

 

其實 這是  所有從小學樂器到大的人的迷思

我重視唱譜   只是  我重視  前置作業 ,   重視   你所做的處理   會造成  腦中不同的認知行為

不代表   少吹奏  或是  不吹奏

 

我常認為   認知這一關沒有做好,   就得多吹50次 ,   但認知強大   也許只要 10次

接著   我在  老師的練習下   與   我陪練下  得到證實

 

實驗

老師 願意接受 我   其實    "練一小段" 就已經很多了 ........ (意思是  不代表   一小時就練得起來 ) (更何況  還一大頁)

我告訴家教老師  分部老師要錄 兩行作業 ,   請家教老師上課一小時  陪她練習

原本 告訴老師是兩段

但她上課陪練中  發現    "連一段  都很難達成"

 

所以 我只是要老師   自己體會一下 .................其實   一小時能做的事情並不多   , 多了   也沒效果

 

老師的步驟

唱譜

是的....但重點來了 ,   所有的人   都認為  唱譜 要唱  弦律 ........ 例如  三拍的音符   就拉長  唱 ,   唱個兩次開始吹奏練習

 

吹奏

聽節拍器  吹奏  ,   CC 一下  三拍變成兩拍 ,   好不容易 這小節對了 ,  下小節又錯了

所以   一直重複又重複   鬼打牆 ,  好不容易  這次這小節拍子三拍對了 ,   下三小節  又錯了   ( 不都是   三拍嗎 )

 

錄影

無法成功   ( 也許  錄50次可以成功 )

 

我的步驟

老師回去後 ,    CC  一直要   再錄一次      (我說 你錄10次也不會對 ) ( 我們不要折磨彼此了)

 

我說   :停下來  我們重新唱譜

我的唱譜方式  不是唱歌 ,   我要建構  認知   ,   例如  三拍的音符  ,  就要唱做    SO 2 3.  是不是會聽見三個聲音呢? 這就是分組, 並對著節拍器

而非 大部分老師唱作的 SO....(拉長, 是要拉多長)這就是唱歌

 

另外 唱譜 在建構 大腦中 有 口訣, 你會聽見自己唱  SO 2 3, SO 2 3, LA 2 3 ( 建構起 原來前三小節都是 三拍 )

為什麼大部分的人都不這樣做呢? 因為 認為 " 我知道啦 " "不需要這樣做"

偏偏 你的大腦不知道

 

視覺

反覆的鬼打牆 要重新啟動 認知處理

因為 大多數人都是 一顆顆的 看音符 ..... 這是一種認知

但你的腦 可能不會明白 , 原來這三顆音符 , 跟後三顆 是一樣的  (CC就會在這裡 不停地出錯)

CENTURIA創世紀_定版2.jpg

 

所以 在唱譜時  我就用藍色筆 框起來, CC的腦中 才會看懂 原來 這裡 重複兩次 , 只要啟動 兩次同樣的肌肉記憶

而在藍框前 , 是不是 明顯的 看到, 原來 前三小節 都是 三拍

我指的是 你眼睛看到 , 不代表你 過腦

 

所以我的方法 唱成為口訣 是為了 過腦

 

所以我陪CC錄影成功了

我常說 你不願意停下來  過腦式讀譜, 只是想唱歌....那你可能要多練50次

這就是 傳統的教學! 我們小時候也是這樣的, 哪個老師 陪你有效的過腦

 

而我的方法 , 常被" 指責 " 或是 其他老師 很堅持 要唱啊  才有 旋律感 才有音色 (我始終不認為), 連達成正確 都耗費時間了, 還想音色呢

而我的方法 也常被說 "繁瑣"

但我覺得更重要的是 :大部分的老師 不需要教學生怎麼練熟

只需要 出功課, 認為 練不熟 是你家的事情, 你練太少.....所以 自然不需要 教方法

 

而最最最重要的事情是 再我寫論文過程中, 看見許多認知科學的文獻....其實你怎麼做事情, 在腦中的思路建構 就是不同的

我對於這些事情 很有興趣

這就是我 堅持 "拜託不要再唱旋律了".....你想想你去KTV會唱歌 是因為 你懂這曲的背後嗎?  不是 你只是 鸚鵡學唱 是旋律的感覺 一直聽來的, 所以會唱了

但是 吹樂器就很困難了...弦律感, 對於拍子只是 "拉長多少的感覺", 那就不靠譜了

 

我的目地 不是要說 家教老師不好, 家教老師非常好

但是 我覺得我們須改變

長期學琴的人 能力已經很好, 少一些方法 也是練得起來

但是 學生 與 小孩未必可以

 

結論

這次要練習的 段落 其實音很簡單 , 卻很難成功 為何? 因為 沒有弦律感 , 就得靠自己努力算拍子

CC明明自己這段都練不好, 平常卻一直再唱 其他分部的弦律

那就代表 靠聽記憶最快, 所以 他一直哼唱這一段 其他分部吹的弦律

可是 你自己的拍子都數不好, 會跟其他分部 合起來嗎?

 

應該自己要有 自己分部的拍子, 在這根基上 , 耳朵又會聽見 其他分部跟你合作的弦律....才是相輔相成

但大多的人是 靠別人的弦律 帶 "自己大概的拍子感"

 

所以說我的教學是 過腦式教學

有用方法 建構練習的人 , 如果有一個 科學儀器可以測量腦部, 那麼 裡面裝的東西一定不一樣

我很堅持 CC要用我的方法練習

 

因為傳統方法 不靠譜

把雞肉記憶的建構時間 交給了 次數, 練習量, 而非是 科學

科學家不是已經推翻了 : 技能要 練習10000次嗎?

有方法的人 搞不好只要 5000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ebbie 的頭像
    Debbie

    Debbie's 音樂實驗室

    Debb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