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慢慢地我認為  一個人彈琴呈現出來的  質感 ,  已經跟 學琴幾年  沒有劃上等號了 , 我想從初學者 落實這件事情

 

話說  我自己練琴所執行的事情 ,  讓我體悟加深 ,  有一個很大的關鍵  : 教學生 , 並得到  反饋

 

焦慮

我有位新生 , 才上兩堂課 , 尚未買琴 , 我只教了  兩行的  徹爾尼練習曲 , 傳遞 "  呼節法 " 

他光這件事情就可以做筆記  ,  所記出的關鍵字包含   "   自覺  " "清晰 "  "不慌張 "

 

明明才兩行的樂句 ,  我說   "  聽起來很慌張 "  這是一個聽覺的形容詞 ,  但是  轉換成  執行的話 , 就是 "呼節法要架構的 基本拍子 , 沒有數滿   就到下一個音了 , 那麼形成的聽覺 就會讓人覺得慌張又焦慮

 

反饋

這位學生 告訴我 "  老師   你說得太對了 !  這跟我的生活經驗很有關係 " ,  這位學生不吝分享的  告訴我自己有恐慌症 ,  但她的外在看來優雅  且自在

他說  "呼節法"  所傳遞的事情  , 跟  他去上 "呼吸課"  有很大的關聯

 

他分享了一個有趣的經驗 ,  他在上其他課程時 ,  每個人倆倆的幫對方按摩 ,  他的夥伴  是一個很有靈性的人 ,  他說 : 透過妳按摩的力道 , 我感受到你的焦慮 "  

大家知道為什麼嗎?   生活上息息相關的   事情都有一定的軌跡與定律 ,  當你破壞了這個定律 ,  傳遞給對方 都會是不舒服的 , "呼節法"   其實 不是只是教數拍子 , 這在架構很深的穩定性

 

得到

回到我自己練琴 ,   我更重視  這一層的練習了 , 這是所有的基石 ,  呼節法在幫助自己組織 , 穩定的組織 

能完成這件事情 , 我才當作自己完成  正確的 第一關  

 

但同樣的話  我講給  所有的學生聽 ,  大概10個  只有兩三個聽得懂

有些人大概是有點煩躁  ,我得 跟他說這番道理

 

有次我跟學生分享  ,  彈巴哈的學生 , 明明就是好好組織 , 不斷的更清晰的了解樂譜 , 卻讓人聽見甚麼感性之類的事情 ,  我想傳遞的關鍵是  " 當你組織好你的彈奏 ,  會讓聽眾連結情感與舒服"

可是  學生卻回我 "  老師你要我數拍子我就數拍子"

 

如果你們沒有看見背後 深深令你驚喜的事情 , 就會落入  大部分的人  慢慢都不用呼節法練琴 , 所以 肢體與音樂  都呈現 焦慮  過度用力

 

以上的話   獻給  有緣人

arrow
arrow

    Debb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