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律
我是一個很規律去上鋼琴課的人 , 不管彈多彈少 , 沒有甚麼焦慮這回事 , 因為 我找到與之共處之道
設定
得到老師腦袋的東西
檢視我的操作 ( 才不會陷入主觀)
所以才說鋼琴是 就是師承制 , 你也沒辦法 要一個老師 用他不喜歡或不習慣的方式教你 , 我換個想法學琴 , 我很少決定我想彈哪一首 , 我本來就沒有偏好 , 曲子只是媒介 , 用來操作與跟老師討論而已
音階
因為我要教學生音階 , 我自己的音階是重練的 , 從慢開始練
其實從小彈到大 , 小時候老師們是不會 仔細說甚麼的 , 你就覺得 老師出了功課 , 自己就得完成 , 老師好像負責 : 檢查功課
重練對於我來說就是 : 我不想用小時候的方式 , 或是 本能彈琴 , 我覺得 靠本能好像很簡單 , 但那是因為不知道 自己還可以更進步 , 而且跟過去比起來 , 現今的我有覺察能力 , 可以在其中 發現更多連結 , 思考點 , 是現今練琴對我來說有趣的地方
我已經盡可以把我所 感受到的 思考到的 , 拆成步驟教學生 , 但是 腦中還有很大的部分 我無法教給學生 , 我想 那是個人的體會能力 , 有些人 是不具備的 , 甚至覺得 有甚麼好觀察的 , 只想彈快~
當我在教小孩時 , 家長們常以為 " 兩個八度會彈啦 " 在家就可以自己加成三個八度 四個八度 , 所以小孩音階反覆的不像樣 , 那是因為大家沒體會到一個 關鍵 :成形時間 , 只是會 , 不等於成形
鬆
其實我音階次數都練很少 , 我都是固定的 , 四次是一輪 ( 一種訓練) , 我很少是拼命練的 , 不知從何開始 , 我就體會到 拼命練非常無效 ...................
這幾天出手 , 我感到 很輕鬆 , 手是軟的 , 身體也是
今天去上課 , 老師說 : 我覺得妳今天手很鬆 , 身體也是 , 你做了甚麼 ................
其實我真的沒有特別做甚麼 , 就是 規律 , 老師要我做甚麼 , 我不會自己多加進度 , 很重要的是 分層的步驟 , 就是我教學生的
記憶時間
四音一組
節拍器
我認為記憶時間最為重要 , 聲音的好聽 常來自於 做好準備與平衡 , 你明明白白地知道 琴鍵的移動(有黑有白) 指法 , 你會覺得很安心 , 更可以準備動作 , 而因為我教學 , 每天都要重複講一樣的東西 , 等於我每天複習四次 "記憶" , 鍵盤也看得仔仔細細 , 眼不花 , 很清晰
所以我告訴老師 , 是因為我陪著學生 記憶得到的成果 , 萬事 從 根開始
所以小孩如果音階彈不好 , 是因為 小孩本來就不太長腦 , 家長 有沒有給他 足夠記憶的時間 , 所以疊到後面 , 速度拉不上去 ,音色不佳(無法準備) , 全倒
那個時間 其實比大家想的要長 , 我最近常說 " 要跟吃飯一樣簡單"
然後 不要想著 快 , 不要想著 我現在手很慢 .............. 還沒到那一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