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羅琳封面.jpg

 

技巧

技術是 用來 服侍音樂的 

最近看見一位老師 放了他學生的影片 ,  他在旁邊  配旁白  " 暴風雨來了 ......... "   " 暴風遠離 ...."等等

或許很多人  會先看見   "就是因為想像  帶來音樂性"

我的眼睛   只盯著   那位學生的手 ~  只看見一個重點 就是因為技巧好.....手型手的觸鍵扎扎實實的 ! 老師  配的旁白 只有5%功效而已

就當作畫龍點睛吧 !!  

 

凡事是有順序的

 

系統化

我一直認為 學琴也該系統化 !   但從小到大   都覺得  這個世界   沒有系統

常態就是   一對一  ,   彈很多課本 ,  老師講述 ,  一直執行(彈) ........... 並沒有辦法就 "學理" 深入的理解  (也許小孩也不適合 !但長大後的鋼琴課也是這樣的)

為何呢?? 因為學生們會覺得 沒有彈很多課本 沒有一直彈 ~ 就浪費鋼琴課了 !  接著就一直的循環

我始終認為   鋼琴課   少了"認知"這一關 !!   只是一個忙碌的運動員

 

寫了論文後   更深刻地想要   一個有學理的  鋼琴課 ~~  大致來說   我僅想在  鋼琴課   完成這幾個面向

如何練琴  :  腦  與  手  真的結合

方法 :呼節法

如何組織  :  分為旋律 與  和聲

一顆顆的單音認  ,  只能稱為 努力 !但是不聰明

和絃運用篇-我是運動員

完成論文後 ! 就想要拍一系列的影片

技巧材料包 (NEW)

不管學琴多久的人都該重新建立

 

昨天聽  妤 彈奏貝多芬奏鳴曲 ,   我覺得他比剛來的時候  音色處理與想事情這件事情  真的好多了 ,   但我聽的過程只有一個想法 , 如果他知道  哪裡該用甚麼技巧 ,  就更有想法了

不適彈琴很久的人 , 都懂技巧的 !   技巧應該:

先認知原理

你應該知道  這個技巧本身定義

動作模組

如何動作

運用練習

如何用 ,   當你解讀一份譜  , 可以馬上思考出   這裡該做甚麼技巧嗎?

 

技巧材料包

研究論文時    桑多爾的書  給我一個感觸

技巧限縮

就是五個技巧 ,  可以處理   深奧的曲子   

名詞定義

給每個技巧  一個名字 ,   當你認知了這個名詞 ,  就會連動到  使用到身體的哪裡

譜例標示

譜例上 有圖示 ,  讓樂譜變得 有依循

 

他認為  :  讓技巧系統化 ,  可以管理  身體的運動  !

但是有的美中不足的是 ,   有些運音的動作 ,  學生依然無法明白

第1頁|全文共2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ebb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