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學生問我 : 老師 你重訓的時候 , 是先靠腦想 , 還是 身體記憶 ?
我這個人 運動 沒有 集中火力的 認真 ! 就是持續而已
但我自己觀察到一點 , 我有時會給自己一個 小目標 (我這個項目! 要好好跟隨教練的指令),例如: 夾背(或是種種)
一組做12-15下時 ,我會在心裡告訴自己"夾背"! 帶動身體 記住這個感覺
當我發現我有這樣想的時候 ,教練就會說"很好"
可是隨著 這個項目我常常做 ! 我以後也許不需要告訴我自己"夾背" 或想像哪個肌肉"拉長"! 我的身體會去感覺它(要到甚麼幅度)就是到位
而學生說它運動是身體記憶
我認為 是 小白 跟 有經驗的人的差異 ! 因為學生較有運動經驗! 可是我沒有 ! 我是小白! 透過腦理解 比較可以建立對的動作! 再變成身體記憶
羅琳技巧
最近我教大家羅琳技巧 ! 裡面每個步驟寫得很詳細 !其實要看很燒腦
我相信很多 音樂界的老師 不認同! 那是因為 老師們不是小白 ! 覺得拆步驟 很卡 !!
可是我教學上 學生對於技巧是 小白 ! 有步驟 幫助 任何學生都可以學到位 . 腦袋思考 自然就專注 組織下個動作
在組織的同時 我發現 每個學生 都在 "聽" (根本不要我講 要不要聽 !是要先聽 還是先動作)
為何 有餘力啟動聽覺
因為 譜 非常簡單!! 而當我教和弦,為何大家不會聽 , 因為手還很忙啊 ! 沒空聽啦 (就算我要大家聽 大家也不會聽) !只是一種 尚未整合成功的概念
對於學生 彈琴就是小白 !
我覺得 先 教"聽" , 我教學的成功率太低 ! 每個人 聽覺 起始能力又不一樣 !! 但是 腦 經過 "認知" 組織出動作 , 是可以被管理的 , 建立好第一端 , 自然帶出 好的聲音! 或是 "差異的聲音"
很多學生彈出後會" 唉呦" !就是 自己聽出 "暴雷"了(力度與速度沒控制好)
我並不想糾結於 音樂環境 認為要先 "聽" 還是 先認知種種
因為 學琴的對象不同 ! 還有 認為要先如何 ! 有可能是 學琴環境時間造成的 ! 我們每個人 從小就學琴 被制約了
沒甚麼不能調整與改變的
我小時候也要一直練聽力啊 !! 但我認為 如果有老師把階梯拆得好 , 讓我們從認知 組織動作 聽覺 整合起來 !會更有效率
聽 又分"外在聲音" "內在聲音"! 音樂家強調 看譜就好像"聽見聲音" 這就是內在聲音! 這真的是必須的! 我認為 這也是一種組織!
問題是 : 能夠不教學生 他自然 會嗎 ? 要教的話 那要怎麼教??
有些學生有個領域的經驗! 他們是 借助其他領域
例如 : 我常說想畫面 , 藝術類的學生因為 過去有經過這樣的學習 聯想畫面對他非常容易 ! 但理工科的可能很困難 !
老師的功能是 : 如果學生無法 依靠本身既有的能力 ! 我該如何 幫小白建立???
我完成˙認同 動作技能學習的步驟理論 !
認知開始 , 認知開始 每個音樂家都說了 請從好好讀懂譜開始 ( 差別只是有人讀譜時有內在聲音! 小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