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心智表徵

其實這四個字 很難令人理解

我覺得 就是   任何練習 前的   前置作業

也就是   在心中   設置一個   認知的藍圖

 

這是我論文中  探討的一個重點 ,   也是我教學所有方法的   中心思想 ,    但是  我這點很容易讓    長期學樂器的人  打槍,   因為  從小到大 ,  學樂器的過程 就告訴我們  : 要練琴  要練琴  要練琴

我從來不認為  不需要練琴

但需要   花費   好幾倍力氣練琴 ,   前提是因為   :   根本沒有   處理認知

 

我們徒法煉鋼的走了那麼久,   愈來越多  認知科學   與  心理學   開始 提倡   有效的  方法 ,   為何不使用呢???

 

有趣的現象

我的學生中    只有有  高量練琴的人 ,  其實   認知的能量都很低

這是一個有趣的實驗,    也就是   你越努力   用  手  練琴 ,    你的腦  就越不會動

但他們  常有一個   千古不變的思想  :    我就是覺得   應該要完成  一定的  目標(例如一首曲子)   才對得起自己跟老師啊

 

但在我聽來 熟練度是進步了

可是   " 錯誤率  卻提升"   

左手和弦容易位移

為此  我發明了  :和弦行進篇/ 動作一二三

呼節法 數的很小聲 ,   常常會 中斷 ...... 

漸漸地  就跟著手數,   很慌亂 ,   組織很慢.......越來越多手感  當將軍領兵

 

但說實在的 ,   我覺得  大眾學琴的人  也就彈成那樣了 ,   別的老師可能會說你   " 真棒"

 

可是  我告訴大家   " 那樣真的不好聽"     你自己  也很心虛吧  !!   永遠不知道   會錯在哪裡 

你真的會越來越苦,   越來越需要 更多時間練琴 ,  因為曲子會變難 !!    

 

我不知道要如何說服別人 ,  現在的我 也懶得說服別人了  ,   但我就是 用在CC身上

 

提升認知

這需要   進階的學習,   一開始   好好讀懂  音符  就是基本認知

告訴大家  CC真的很有趣 ,   但也代表   這是  常發生的錯誤

 

他回家常學指揮老師唱 與指揮的樣子 , 有時為了  呼應  銅管的聲音,  老師唱的不是音 ,  是  取代音   例如 :ㄅㄤ   ㄅㄤ  ㄅㄤ.............變成弦律

CC 記得一清二楚,    也就是  聽覺記憶    最容易被記住

 

但是   他問我  : 這是哪一首???   在哪裡啊 

是不是很有趣 ! !    那麼   聽覺記憶    對學習的幫助是甚麼呢??      我覺得   是最淺最淺的認知,   用最淺的   幫助自己   先抓住些甚麼  ,  我不認為不好 !   但是   不能只靠最淺的認知

 

唱譜

我是一個教學超過20年的老師

我看盡了 各種認真的學生   浪費  練琴的時間 ,   所以   對於 CC    ,   管樂團已經  吹個不停了,   其他天,   我希望  他只要  吹奏  2-3天 (  每次  基本練習外,  只要好好吹  一句)

其他天    我希望  他唱譜 ,   建立  深度的認知

( 對於 成人教學   我會提供更深度的   認知,   對於  孩子    讀懂每個音  就已經是深度了)

 

聽覺 :   不會在腦中形成樂譜  ( 連是 哪首哪段都不知道)

讀譜 並唱出  成為聽覺與視覺,    會在心裡腦中  形成  畫面

慢慢地即使背起來了 ,   依然會有譜的畫面  ( 但需要  持續 練習  )

 

對於我來說  就是一種  心智表徵的  練習  ,   也就是  心智練習 ,  在心裡 成為一張藍圖 ,   沒有練琴時 ,   就在織  這張  認知的網

可是  一直練琴   不處理認知,   對於我來說就像是  : 爬山  不帶地圖   .......... 就是拼命的 耗費體力

這也是 為何很多  練琴 時間很多  ,   覺得 自己需要  (拼命爬山)的學生   反而   認知  處理得不好,   完成度   只是  比別人快,   但是  效能不佳 ,   腦袋的長大   不高

也就是  用的是  蠻力

 

我發覺  我很難說服    從小學樂器  成為老師的人 ,    他們  有時不理解   為何我很重視   讓CC唱譜

這有兩點  

除了處理認知   變成藍圖以外   

另外   他們不是科班孩子   ,   高量的吹奏   也是 很讓人  容易放棄的 ,    我希望CC有紀律 ,   有成就感,   我不需要它成為   優秀的豎笛家

 

論文中   我被說 :  你誤解了  這本書(刻意練習)的意義   ,   你不能教別人 誤導別人不要練琴

我沒有誤解 ,    而且我是一個 實踐家

我從來沒有紙上談兵

 

我教的任何方法   都可以讓人  遠離樂器   卻可以反覆練習

我常說  用了方法    你應該很快會背譜,   但高量練習的學生   卻常常說  背不起來

因為   要背的  是   把音符轉換成  資訊,    資訊   就是你對樂譜的 認知 處理 ......... 

 

我覺得 一直叫別人練琴才有問題呢!!!     除了 科班音樂班的老師   可以為了   成績  分數   功課   強迫練習量以外,    其他人可以嗎???  

我教的學生不比賽  不檢定 可以嗎??  

與其  只能逼別人練習,    我想要   找出解決之道 ....................... 強化認知,   練習  腦的訓練 ,   真的走得比較遠   沒有騙你

 

我就是深深地認為    所以 我想要這樣  陪伴CC  ,   我討厭他   高量練習    浪費體力

至於其他人要不要做 ,   我也不想管

 

舉一個例子,  我有一位學生很認真,   自己會對節拍器 ,  但曲子中很多快速音群,   成人手不靈活  對不快 !  他說在家只能對36.....我聽他彈一次, 發現問題是:認知不強

他常說:換位置來不及接到下一小節

 

所以 一堂課 我陪她處理 認知(這時要跳過 只是對音符音高的認知), 我說 我們人常覺得這我知道, 其實都不知道, 例如:換位不快, 我說真的去布局鍵盤位置, 把樂譜的音符換位置的路線看清楚(不要彈喔)

講完後我說 : 你快 這小節跟下一小節 的音符  原來是  隔壁音

他說 : 天啊   我沒有想到他們是 隔壁音

 

這就是  認知的問題 !     你會看譜  看音....... 但不代表    真的理解   在琴鍵的距離多遠

 

處理完每部分的認知作業後,   我開了 節拍器 ,   (但是需要一句句的對),   一下子就對上了 ,   我讓學生看數字 : 56....... 

(當然我知道  很多老師會開 80)

我的節拍器  第一次 模組    就是  要可以在速度間   處理所有認知,   要來的及想 !  不是靠手感

 

也就是處理了認知    一堂課就可以  從36到56 ................... 但只靠練琴 ,    兩周  也   到不了

但你 依然 可以    只靠練琴    只是那樣很笨!!    不如  去看電視

 

結論  心智表徵 很強大 ! !      但我發現   需要 聰明的人   (不是很會考試那種人 )    或是   願意  刻意練習的人

請拿掉   一周兩周   一定要完成   幾首曲子這種目標的 迷思

這個   傳統的迷思  真是會害人  越來越笨

 

 

arrow
arrow

    Debb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