磚塊: 單元
教了 20年上的琴 , 我會覺得 前15年 只是很努力 很認真 ( 也是因為大家都這樣教 , 也沒有甚麼楷模可以學習 )
近幾年了 , 我就不會說我自己很努力 很認真 , 我會覺得 我很聰明 哈哈哈
學琴就像蓋房子 , 你的基本原料是 磚塊 (知識與模組)
大家如果聽不懂我說的 :不是要 彈很多曲子, 一首換一首 ;而是 透過這一首首曲子的媒介 , 你架構起甚麼
而做為一個老師, 需要先知道 你要架構甚麼
大家常會問這個問題 : 我唸不出級數 , 可是我看音彈 , 有甚麼差別 ? ( 說真的 這是我最不想一直回答的問題了 !因為部落格大概寫了100遍了)
最近有些學生 , 我開始讓他們進入小奏鳴曲的曲目 ,像小孩或我們小時候 , 一首首曲子 把 兩本彈完 , (就真的是看音彈 可能也會背 , 很流暢 ) , 這樣很空虛 ! 不懂小奏鳴曲彈甚麼小奏鳴曲
但是 萬年鋼琴教學都這樣啊 ! 相信我 !即使你甚麼也不懂 ,只要學琴幾年 , 手算靈活 , 老師拼命修 , 你拼命練也可以修成好像真的很會彈琴
但 腦袋是空的
指的是 : 你無法 靠自己想出另一種可能
小池塘 :練習曲
從徹爾尼開始 我想教的是 和聲 (先說和弦好了 )
常常一堂課 我得說上 10次( 請妳唸出來 ), 然後大家繼續 只彈不唸 (沒有效喔! 我講一萬遍了)
認知 :
你要知道 他(和弦)是誰啊? 進而 你才能知道 橫向的行進 , 基本上就是一種公式化(和聲就是公式) , 萬年 都在認音彈的人 , 當曲子越來越難 , 你只會 "更辛苦認音" , 就無法在公式上舉一反三了
建立動作模組
當你知道他是誰 , (腦) , 手就要 翻譯出相對的動作 , 一開始 都是 建立來的 , 所以 請你 一邊彈 一邊念給你的手聽 , 才會把 "認知"與 "動作"結合
練習
有了以上 就會進入反覆複習
不然手 一樣跟殘廢了一樣
徹爾尼練習曲有系統的 堆疊這個 !讓你在小池塘裡(簡短的二段體), 學習基本的行進模組
大海 :小奏鳴曲
不要想著 要學幾年才能彈小奏鳴曲 ! 如果又有學琴五年以上的人這樣跟你"倚老賣老"的說 ! 你就把他當古代人好了 !
當徹爾尼學習到 "轉調" 也就是容易調單元 (No.40), 我會請學生練習 一首短的小奏鳴曲
從左手和聲觀察起
我的影片 :我是運動員 動作一 .二.三
就是大家可以解剖 小奏鳴曲的利器 ! 而我會說是 大海就是 因為 , 看起來 會像進入 茫茫大海 哈哈哈
又回大以上
認知
你要先認得出來 了解行進
動作模組
之前架構的動作模組 可以幫助你 快速的 練好左手 ( 不要真的 掉入 茫茫大海 , 連 正確的音都彈不起來 )
練習
要花費的時間 自然 比 徹爾尼練習曲 這樣的二段體 要多一些
結論
接下來 我想做的就是這樣 ! 不要想著 一整本教材都要彈完 ! 你哪有那麼多 美國時間
把學習 單元與磚塊化
學了和聲 就大量地使用 和聲 ! 練成 你的武功秘笈
對了 ! 我不教八股又考試用的和聲
我的指揮老師說 : 不要解出 對你執行無用的和聲 ! 可以有趣化 自己找出合理解釋 幫助詮釋